最後更新: 2025-10-15
在庫斯科待的這幾天,我特別安排了到市區郊外的景點。當然,都已經來到這裡,馬丘比丘是一定會去的。我也有考慮選擇一些其他的景點,這是在庫斯科我不會錯過的其中一個重點行程,印加聖谷。
印加聖谷 (英 : Sacred Valley of Incas / 西 : Valle Sagrado de los Incas) 裡保存著祕魯最完整的印加文明遺跡,直到今日這裡仍然是克丘亞原住民的家園,他們是古代印加人的直系後裔。在這趟旅途,可以看到了許多居民還是穿著傳統服飾,使用祖先流傳下來的紡織技術;農民們依然會使用梯田按照古老的耕農種植作物,並在收穫季節時會舉行感謝大地母親帕查瑪瑪 (Pachamama) 的儀式。
所以這幾天一直在考慮我應該要如何怎麼去印加聖谷。去聖谷有好幾種方式,這裡也是前往馬丘比丘的其中一大站,奧揚泰坦博 (Ollantaytambo)。過來聖谷有好幾種方式,可以搭火車、大巴、旅遊團、或是過夜徒步的拜訪方式都能抵達到這個區域。徒步印加古道是其中一種最能體驗聖谷的方式。但是,想到之前一直在安排行程的倦怠感跟幾個禮拜前的徒步阿卡特南戈火山還沒有完全的恢復,這次我就想用比較放鬆的方式體驗印加聖谷。
最後,我就決定以搭火車跟搭配上一日遊的方式來體驗印加聖谷 !
文章總覽
印加聖谷的地理環境與氣候
印加聖谷位於秘魯南部的安第斯山脈中,這裡擁有許多著名而完整的印加文明遺跡。這一區域是烏魯班巴河流域(Río Urubamba)的核心地帶,是秘魯最重要的河流。印加人認為這條河,是當地的聖河。這裡所以被稱為聖谷,主要是因為山谷中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支持了大量的農業生產。這對於維持印加帝國跟當地的生計和經濟都至關重要。
整個山谷長約60公里,這個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在於它有著「階梯式」地形海拔的變化,創造了相對溫和豐富的高原氣候環境。
這段行程,從剛剛開始我的出發點庫斯科高度約3400米海拔,然後,抵達到奧揚泰坦博的2800米,接著來的熱水鎮(馬丘比丘腳下)約2000米左右。古代的印加人充分利用了這種氣候特質,會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種植不同的作物。像是農民在較高的地區種植馬鈴薯和藜麥,在中等海拔種植玉米,在較低的地區則是種植可可和熱帶水果。這樣的農業系統一直被當地農民沿用至今。

印加聖谷在一年中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之分。由於地處於南半球,其季節與台灣的季節剛好相反:
乾季(5月-9月)
這是一年中最理想的旅遊時段。這裡的雨季剛剛結束,山谷中呈現出一片翠綠,野花盛開,空氣清新。此時的氣候較溫和穩定,白天溫度在 18-22°C之間,適合戶外活動。要留意的是在7月-8月之間,是聖谷的旅遊旺季(北半球的暑假),但是也是一年中天氣最穩定的時期。乾季是登山和徒步的最佳時機。
9月則是乾季的尾聲,氣候還是穩定,但是遊客會開始減少。此時的山谷呈現出金黃色的秋色,適合拍照。這時候,溫度開始略有下降,早晚較涼,需要準備保暖衣物。
雨季(10月-4月)
雨季溫度比乾季略高,白天可達20-25°C。12月-2月是聖谷降雨最多的時期,幾乎每天下午都會有雷陣雨。如果選擇這個時期造訪,建議準備好防雨裝備,並需要靈活安排行程。要注意的是,雨季時,聽當地人說這段期間道路常因山崩或洪水而封閉,而無法進行徒步旅行。
我是在11月的雨季時期過去的,去的時候碰到好幾次的雷陣雨,有幾次都在路上被淋濕,但是還不至於影響我的整個行程。一般我遇過情況大部分都是下2-3個小時。
特殊節慶與文化活動
太陽節(Inti Raymi)- 6月24日 : 這是印加聖谷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慶祝冬至的到來(南半球的冬至)。重現古代印加人祭拜太陽神的盛大儀式,會在庫斯科的薩克賽瓦曼要塞裡舉行,聖谷裡的奧揚泰坦博也有它們自己的版本稱為 Ollantay Raymi。
聖母升天節(8月15日)和聖母節慶週 : 8月中旬是聖谷多個城鎮的重要宗教節日,你可以看到天主教與印加傳統信仰融合的獨特慶典。特別是在皮薩克和奧揚泰坦博,會有盛大的遊行和傳統舞蹈表演。
豐收節(5月中旬): 這是一個慶祝農作物豐收的傳統節日,在聖谷的許多村莊都有慶祝活動。
如何抵達到印加聖谷
飛機
對於大多數國際旅客而言,祕魯首都利馬國際機場(LIM)是進入印加聖谷的主要機場。利馬國際機場與世界許多大城市都有直飛或轉機航班。從亞洲出發的旅客,通常需要在美國 (洛杉磯、邁阿密、紐約) 或歐洲 (阿姆斯特丹、馬德里、法蘭克福) 轉機。從利馬到庫斯科的航班每天有10-15班,飛行時間約1小時20分鐘。主要航空公司包括 LATAM、Avianca 和Sky Airline。有旅客選擇直接飛往庫斯科國際機場(CUZ),但是,直飛航班主要來自鄰近的南美洲國家像是玻利維亞或是智利。
長途巴士
如果你已經在祕魯旅行途中了,那我推薦的巴士是 Cruz del Sur,它們提供不同等級的服務,VIP服務包括可調節座椅、餐食和娛樂設施,票價約50-100美元不等看你搭乘的城市。我通常都去車站預先購買或是使用 BusBud 網路上預訂。

PERU HOP
除了長途巴士,你還有另一種選擇,當地有一間知名的旅行社,Peru Hop,能幫你安排在祕魯的經典景點。有許多國外遊客都是使用這個,因為它們有獨特的系統,只需購買一張最適合的門票到你想要去主要地點的票,就可以在秘魯各個城市上下車。這張票涵蓋了乘坐巴士到達目的地的費用和車上有一個導遊會做介紹。你可以控制去哪裡、做什麼以及停留多長時間都可以自己決定,只需要在依指定時間內(一年內)完成整個行程即可。是一個可以完全獨立的旅行方式。
不過,它的費用會比你一個一個城市訂車的方式會在貴上一些,可能高出約30%左右或是更高。但是,好處是你不用去思考在去祕魯的交通方式,像是找車站,找住宿交通之類的。
印加聖谷住宿
庫斯科是探索印加聖谷的最佳基地。古城內有許多住宿類型,推薦住在武器廣場(Plaza de Armas)附近,這樣可以步行到達大部分景點。
這裡的住宿有很多選擇,適合各種預算。建議就訂在距離主廣場能走路十分鐘以內距離的住宿。
在這裡我總共訂了兩間住宿,因為這裡算是我的中繼站,我在這裡去了印加聖谷 (Sacred Valley) 跟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
前面幾天,我是住在 Nao Victoria Hostel,它距離主廣場很近。可能走路不用三分鐘就可抵達。這裡的櫃檯服務人員相當熱情,友善,可以協助訂購一日遊或多日遊如果你需要的話。這裡大部分都是外國背包客入住,價格優惠,住宿風格也是蠻特別的。
去馬丘比丘的前後,我就改住 Viajero Cusco Hostel,這裡有24 小時前台、酒吧、旅遊諮詢台。這裡就距離主廣場稍遠一些(約10分鐘路程),但也不算太遠。

這間住宿有一個專門的旅遊諮詢台可以提供了許多當地旅遊的建議,幫助你規劃行程。
這間住宿很適合社交,住宿空間也是方便於社交使用,氣氛非常友好。
這裡的工作人員也相當熱情,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可以參加。這裡也有工作空間,方便工作使用,我就在這裡工作了兩天。
Viajero Cusco Hostel 我去的時候還有提供免費的行李的寄放,如果有要去多天徒步或是其他景點。在這裡的有些飯店,這個服務需要額外費用的,我覺得這點還不錯!
對於預算有限的旅客,也可以考慮 Mercado San Pedro 附近的住宿價格相對便宜。
我也在印加聖谷的最尾端的熱水鎮住了兩晚,要留意的是熱水鎮的住宿價格會比庫斯科貴上許多。
印加聖谷景點介紹
我是以一日遊的方式拜訪印加聖谷,這也是當地最受旅客歡迎的方式。庫斯科主廣場附近就有很多旅行社,可以在那邊比較看看。查一下 Google 評價,參考其他旅者的評論。那邊的旅行社相當的競爭同時因為這裡也是旅遊城市,所以大部分的服務都相當不錯,詢問行程的時候也會講得相當清楚細節。一般都會含到住宿或是到主廣場的接送服務包含中餐。也可以考慮線上旅遊供應商服務像是 Get Your Guide。
一般到聖谷的行程有分一整天 (一整天還有含跟不含馬拉斯鹽田的) 跟半天的行程,半天只會去下面會介紹其中的3個點。
建議前一天就去購買庫斯科觀光證 (Cusco Boleto Turistico), 全票有效期為 10 天,可以進入庫斯科和聖谷周圍的大部分印加遺址,可以參考我的庫斯科旅遊攻略篇。

皮薩克 (Pisac)
今天一大早便就出發到印加聖谷,一早的第一個行程來到皮薩克 (Pisaq 或是Pisac)。它是一個大型的印加建築群,包括了梯田、住宅、哨所、瞭望塔和宗教中心。位於聖谷的東端山頭,整個遺址矗立在現代城鎮皮薩克上方的山脊。這裡的主要城區能看到一些傳統市集有在賣豐富的手工藝品。這裡的假日市集相當有名,每周的星期日是最熱鬧的時候。因為我們很早過來,沒有什麼人擺攤。我是雨季時期過來的,碰到好幾次的雷陣雨。經常在路上被淋濕,但是還不至於影響我的整個行程。這個名字來自克丘亞語中的鷓鴣,一種鳥類的名稱,因為考古遺址的形狀像一隻展翅的鷓鴣。遺址總共分為四個主要區域:從下方的停車場開始,首先參觀月亮神廟 (Qalla Q’asa),沿著古道上行至Intihuatana(太陽神廟)。繼續攀登至P’isaqa(主要城區) 跟看到 Kinchiracay的區域。

山的另一邊有壯觀的梯田,這裡的梯田是工程學的傑作,算是一個相當大的遺跡,每個梯田都有完善的排水系統,能夠防止水土流失,並創造不同的微氣候環境。導遊在帶的時候只是重點介紹,如果要慢慢看,可能需要個半天。
來這裡除了看印加人強大的農業梯田系統,這裡最主要的參觀點太陽鐘(Inti Watana,也拼作Intihuatana)是一座大型石雕建築,據信曾是天文觀測台和儀式場所。 在克丘亞語中,它的名字意為「太陽鐘」或「太陽被束縛的地方」。它被用來校準太陽的運動,尤其是幫助印加祭司確定至日和晝夜平分點的天文日曆。這樣可以使得印加人能夠確定農業週期並規劃宗教儀式。

皮薩克的主要城區能看到一些傳統市集有在賣豐富的手工藝品。這裡以假日市集而聞名,每周的星期日是最熱鬧的時候。

莫雷梯田 (Moray)
深入前往聖谷的途中,可以安排到莫雷 (Moray) ,是跟皮薩克一樣有著巨大的梯田。莫雷梯田是印加文明最神祕的建築,由幾個巨大的圓形梯田組成。當我看到的時候,覺得它有點像是外星人留下的神祕圓環,也是有點像是我們常看到的劇院造型。這些同心圓式的梯田深度達150米,根據導遊的說法,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微氣候條件,能控制溫度、濕度和日照,是一個精密的農業研究中心。頂層和底層的溫度差可達15°C,這使得印加人能夠在同一個地點,模擬不同海拔和氣候條件,測試各種農作物的適應性跟種子培育。這種「農業實驗」的概念比現代農業科學早了500年! 也是通過這樣子的實驗,印加人能夠改良作物品種,提高產量,並將適合的作物品種推廣到帝國的不同地區。

馬拉斯鹽田 (Maras Salt Mine)
就在莫雷附近的不遠處,還有一個馬拉斯鹽田,這裡是印加聖谷重點景點之一。馬拉斯鹽田(西語 :Salinas de Maras)是一個運營了1400多年的古老鹽場,至今仍在生產。這個壯觀的階梯式鹽田由超過3000個鹽池組成,因為這裡有富含極高鹽分的地下溪流,從山坡上流下的含鹽泉水填滿這些池子,便成了村民賴以維生的鹽田。在陽光蒸發下形成純白的鹽晶。這些鹽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印加時期甚至更早。印加人將鹽視為珍貴商品,用於與其他地區交換黃金、古柯葉和其他商品。每個鹽池都由當地家族世代傳承管理,形成了獨特的管理模式。馬拉斯鹽因其純度高、礦物質豐富而聞名,現在已經出口到世界各地,成為高端餐廳和美食愛好者的首選。
現場也可以購買新鮮的馬拉斯鹽,價格約5-15索爾一包。當地的賣家介紹粗鹽適合烹飪,細鹽則是比較適合調味;玫瑰鹽的含鐵量則是較高。
也能散步至鹽田,沿著彎曲的小徑而走。這裡很壯觀,但是也是超刺眼,因為白色鹽田閃閃生光,所以來此記得要戴太陽眼鏡。這裡讓我想到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

奧揚泰坦博 (Ollantaytambo)
下一站,我們抵達到奧揚泰坦博。這裡也是前往馬丘比丘的主要火車站搭乘地點。來到這裡,天氣就好轉了起來。大約在15世紀中葉,印加皇帝帕查庫特克(Pachakutiq)曾經征服過此地,並在這裡建立了皇家莊園、城鎮和神殿。在西班牙侵入秘魯時期,這裡成為印加帝國的抵抗領袖,曼科·印卡·尤潘基(Manco Inca Yupanqui)的據點。當年,印古帝國的抵抗軍曾經從薩克塞瓦曼 (Sacsayhuamán) 戰敗後,退守到這裡。在這裡,憑著抵抗軍預先設置好的水道,利用梯田並戰略性地淹沒平原,成功擊退了西班牙殖民者和印加叛徒數次。不過,奧揚泰坦博附近缺乏耕地,印加部隊缺乏糧食,勝利只維持了很短時間。但是,這裡是印加帝國少有的勝仗地點,也是最後幾個淪陷的印加城鎮,在當地留下了一個傳奇性的故事。

聖殿山 (Temple Hill) & 六塊巨石牆 (Wall of the Six Monoliths)
聖殿山是一座陡峭的山丘,印加人曾在其上建造一座儀式中心。山上有整個區域的主體結構是太陽神廟,這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築,這裡有由六塊巨大花崗岩建造的「六巨石之牆」是該遺址的重點。


這是算是印加聖谷的最大站跟最重點的景點,第一眼往上望去就能感受到它的雄偉。這裡大部分建築佈局與印加時代相同,擁有大量值得一看的遺址。


在同台車上有前往馬丘比丘的兩個旅客,他們的最後一站就是在這裡結束,這個鎮的主廣場也是可以直接從這裡坐火車前往熱水鎮,位於壯麗山谷的底部,是前往馬丘比丘的主要小鎮。
欽切羅 (Chinchero)
最後一站來到了欽切羅 (Chinchero) ,到達時已經開始天黑,風也開始變大了。這裡被稱為「彩虹的誕生地」,這個詩意的名稱源於這裡經常出現的絢爛彩虹。這裡曾經是印加皇帝圖帕克·印加·尤潘基 (Manco Inca Yupanqui) 的皇家莊園。在西班牙的殖民時期,他們在這裡的印加神廟上面又建造了天主教堂,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獨特建築風格。教堂內部保存著精美的殖民時期壁畫,描繪了天主教與印加宗教融合的獨特場景,是印加聖谷中其中一個最古老的教堂。

雖然這裡的景點不多,但是可以看到一些紡織的傳統。這裡的婦女至今仍使用古老的技術製作紡織品,觀看傳統羊駝毛染色和紡織過程。她們的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人會使用天然染料 (使用胭脂蟲、植物等),傳統紡織技術,印加圖案下去製作紡織品。

印加古道 (Inca Trail)
印加古道 (Inca Trail) 也被稱為「Camino Inca」或「Camino Inka」,它是印加道路系統 (Qhapaq Ñan, Andean Road System )中最著名,也是秘魯的知名健行路線通往「失落的印加之城」馬丘比丘 (Machu Picchu),2014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這條古道由古代的印加人建造鋪設的石板路,健行的時候可以看到令人驚嘆的風景,包括高山、雲霧森林和多處古蹟遺跡。 由於對環境的影響,每年有許可證數量限制,來到這裡請事先提前預訂。導遊還對遺址、其歷史以及沿途的各種動植物有著深入的了解。這條古道是通往馬丘比丘的唯一健行路線,終點是馬丘比丘的太陽門。
傳統印加古道路線是4天3夜的健行活動,對於體力要求較高,但除非有特定的健康問題,像是不能行走和上下樓梯。一般任何身體健康的人都可以完成,這條路線上大多數可能的風險是扭傷腳踝。這裡適合使用登山杖,它可以顯著減輕膝蓋的壓力。也可以額外付費聘請私人搬運工來搬運你的行李。如果還是擔心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參加2天的活動用更輕鬆較短徒步前往馬丘比丘。

印加古道徒步每日限制為200人包括導遊和porter。建議至少提前2-3個月預訂馬丘比丘的門票和印加古道徒步許可,旺季(7-8月)需要提前更久。
印加聖谷安全與旅行建議
聖谷周圍的治安都還蠻安全的,不會讓我覺得有犯罪的形況會發生。來到這裡最重要就是要適應高原環境,這裡的海拔大約在接近3000米左右。要留意高山症,在這裡需要走上一些路,跟階梯才能到至高點景點。建議先花個幾天時間在抵達庫斯科的時候適應高原反應。像我在住宿就有遇到一個旅客,他在下飛機後就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在來之前,可以先諮詢醫生,拿一些抗高山症的藥,如果沒有也可以嘗試當地的古柯茶 (mate de coca)。
來到這裡,大多數的人都會待在外面跟做一些戶外活動。印加聖谷的氣候變化較大,無論什麼季節造訪,都建議採用分層穿衣法。準備保暖衣物包括帽子和手套、防風外套、舒適的徒步鞋、防曬霜和太陽眼鏡。
印加聖谷遊後感想
印加聖谷在印加帝國的歷史上,真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到這裡我了解到更多克丘亞原住民與一些他們流傳下來的細節跟傳統。像這樣子的體驗在庫斯科市區裡是感受不到的。但是因為跟團的關係,時間有限,有些景點就只能走馬看花。如果時間充裕,建議在印加聖谷裡面過夜,也許能有更多感受。至於我的話,我就是待在聖谷的最尾端,熱水鎮過夜。準備跟帶著期待的心情要去看馬丘比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