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 2025-10-10
文章總覽
在庫斯科期間,我就開始著手安排前往亞馬遜雨林的計畫。這是我來南美洲的時候一個必走的行程。在旅途路上空閒的時候,我就開始收集資料要如何過去。之前在台灣休假的時候都會看看國家地理頻道跟BBC Earth,每次當介紹到亞馬遜雨林時,我都會停留下來看一下節目。亞馬遜雨林(Amazon Rainforest),我們時常的稱呼它為「地球之肺」,在這裡有世界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豐富的植物和動物種類,我想,每一個自然愛好者,都應該曾經想過來這裡看看。
在跟當地好幾家旅行社討論後,得知如果從祕魯過去亞馬遜,總共有三大地點 : 伊基托斯(Iquitos)、馬努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l Manu)、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三個地點各自有它的優點。要如何過去,我真的想得很久,深思熟慮後,我決定過去馬爾多納多港,其中一點是,不太想在走回頭路的方向到伊基托斯。馬爾多納多港可以從庫斯科直飛,這裡的觀光業較小跟雨林也較原始,這一區域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指數最高的河域之一,這些原因都讓我下了最後的決定。
三個主要祕魯亞馬遜入口 :
伊基托斯(Iquitos) : 亞馬遜雨林裡面最大的城市,只能搭飛機抵達
馬努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l Manu) : 路程較遠跟進入最原始的森林需要許可
馬爾多納多港(Puerto Maldonado) : 抵達方便,靠近坦波帕塔國家保護區 (Tambopata National Reserve)

馬爾多納多港地理與氣候
馬爾多納多港位於祕魯東南部,安第斯山脈東側的亞馬遜盆地邊緣,馬德雷德迪奧斯區(Madre de Dios)的首都,這裡是 Madre de Dios 河與Tambopata 河的交匯處。城市的海拔約200米,城市的外圍即是河道,環境多為熱帶雨林所覆蓋。氣候屬於典型的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濕,年雨量約2,500–3,000毫米。平均白天為30–33°C,夜間22–24°C,年平均氣溫約在26度左右。
- 雨季 11月–4月:1–3月是最濕潤的時候,降雨量豐沛,常見午後陣雨。河水高、獨木舟可進入內陸渠道;步道有些泥濘但動物活動精彩。
- 乾季 5月–10月:氣候較為乾燥涼爽,降雨少、步道好走、觀察視距更佳;6–8月偶有「南方冷潮」(friaje)自巴塔哥尼亞北上,氣溫可能驟降到9–15°C。
馬爾多納多港人口組成
馬爾多納多港人口約有城市人口約9–12萬,當地主體居民為麥士蒂索人(Mestizo),即是印歐混血後裔,也有一定比例的原住民,包括Puerto Maldonado附近的多個土著群體,如Amahuaca、Harakmbut、Machiguenga、Yine等。城市內也融合了來自祕魯其他地區的移民。
馬爾多納多港歷史背景
“Puerto Maldonado” 這個名字源自西班牙文。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晚期,在1870年正式建立成為城市。城市的名稱以19世紀探勘家 Faustino Maldonado 而命名,他曾經在當地此流域的探索為世人開啟這片空白的地圖。
這一區其發展最初和南美洲的橡膠熱潮密切相關,當時亞馬遜雨林的橡膠資源被大量開採,隨著吸引著許多商人和勞工湧入該地。由於主要河流不易到達,這裡是19世紀末亞馬遜盆地橡膠熱潮中較晚開發的省份。當時活躍於這一行業的橡膠大亨卡洛斯·費爾明·菲茨卡拉爾德(Carlos Fitzcarrald),以及周圍的巴西和玻利維亞的利益集團開始在這裡採集橡膠。這些商人利用勞動剝削和奴役重創當地的社會,1889年至1892年間也帶來了疾病,沿岸的土著居民因為從未接觸新的病體而爆發流行病導致許多當地人未能倖免的死亡。
來到現代,馬爾多納多港逐步轉型成為連接祕魯東部亞馬遜盆地的經濟和交通樞紐。在保護環境和生態旅遊方面投入資源,逐漸轉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遊中心。

如何抵達馬爾多納多港?
馬爾多納多港作為進入祕魯亞馬遜雨林的重點城市,以下是主要抵達方式:
飛機
主要機場:馬爾多納多國際機場(Aeropuerto Internacional Padre Aldamiz,機場代碼:PEM)

每日都有從利馬國際機場(Jorge Chávez International Airport,LIM)直飛馬爾多納多的航班,飛行時間約1.5–2小時。我是從庫斯科出發,也有航班飛往這裡,飛行時間約45–60分鐘(可以坐 LATAM、Sky Airline、JetSMART 等)。抵達後,還需要搭個計程車距離市中心約15分鐘車程,或是如果你有訂雨林旅館的話,你的導遊很可能會舉著雨林旅館名稱的牌子在機場迎接。一般它們會提供接駁跟船程抵達到住宿,他們會用麵包車送你到河邊,然後在乘船前往你要去的叢林小屋。

公路
公路:從庫斯科(Cusco)到這裡可以乘坐巴士或汽車,但路況較為崎嶇且時間較長(約10-12小時)。在活動有遇到一對德國情侶,他們就是坐車過來的。像是長程巴士公司,如 Cruz del Sur、Civa/Excluciva皆有販售這這裡的車票。可以到當地車站購買、旅行社有待購、或是使用線上服務像是BusBud購票。
當地交通
這座城市的規模較小,叫車App的普及度也不高,所以建議就用計程車。我抵達到機場後,就找了兩個當地人一起叫了一台車分攤費用。這裡也有摩托計程車,也是快速且經濟的選擇。市區不大,許多景點可步行抵達。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這裡短暫停留在這裡,因為生態旅遊都在雨林深處裡。
河上交通
機動船 & 獨木舟(Motorized Boat & Canoes):前往雨林各大景點皆以船為主,通常包含在旅宿/行程費用中。

馬爾多納多港住宿
城市本身沒有太多旅遊景點,它只是一個雨林探險的起點。這裡也有個主廣場與南美洲各地的主廣場非常相似。非常適合拍個照,或只是閒坐一會兒。也可以去主廣場旁的旅行社一條街參考一些雨林行程,當地購買會便宜一些,但是建議要先做好功課,有些旅行社部不服務不講西班牙語的客人。

一般旅客到這裡就會安排事先預定的雨林旅館或是研究站型旅館,這些行程活動可以線上預訂、Booking.com 上面也有。基本上,只要位於塔博帕塔國家保護區的旅館,他們都有導遊並提供完整的旅遊項目。當地比較知名的如下:
- 雨林探險公司 這家公司有許多不同天數的行程。有適合想要體驗叢林風情但又不想深入叢林的遊客,也有深入雨林的行程。
- 研究站型旅館 : Tambopata Research Center、Posada Amazonas、Inkaterra Reserva Amazónica、Sandoval Lake Lodge
一般中階行程約3天2夜約US$350–800;高階或研究站取向比較貴,時間也會拉長到4–5天 US$900–2,000。參加的話,它們都會負責你的三餐住宿,全部都會包含在套裝費用裡面。

坦波帕塔國家保護區必去景點
一般的雨林旅館或是旅行社都會提供它們的建議行程,從兩天一夜到五天四夜的都有。天數越長就能安排較遠的行程,像是金剛鸚鵡舔黏土活動,這已經是很深入雨林裡面了。可以參考 Get Your Guide 上面的行程細節。大部分的活動包含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徒步、觀賞野生動物像是巨獺、凱門鱷、夜間微距生物探索(青蛙、昆蟲)、或是拜訪土著社區、介紹當地各種樹木、果園走訪等。
我是去參加四天的行程,以下的地點都有去。
坦博帕塔國家保護區 ( Tambopata National Reserve)
坦博帕塔國家保護區位於祕魯亞馬遜雨林核心區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熱帶雨林之一。該保護區保護熱帶雨林的多個生態系統,確保保護區周圍人民可持續利用森林資源。這裡有河獺、黑凱門鱷以及岸邊的猴子和樹懶、等爬蟲類。導遊會帶你導覽徒步、船遊與夜間觀察。

在這裡,最主要的探索方式是坐船,探索Madre de Dios河流,遊船途中可觀察河岸豐富的鳥類、哺乳類動物與自然景觀。保護區裡面也有許多生物多樣性瞭望塔(Biodiversity Viewpoint Tower),可以方便觀察各類生物。
猴子島 (Monkey Island)
聽導遊說原本這裡是個研究站,但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這個研究站最終被放棄了,留下來就是這些被研究的猴子。現在,猴島是一項保育項目,旨在拯救從非法貿易和城市地區的猴子和其他野生動物,將它們重新引入到這個島嶼上。原本這裡還有許多其他類型猴子,但是都已經在猴子群間的內鬥被殺死了。猴島上目前生活著三種猴子,包括體型小巧、行動敏捷的蜘蛛猴、聰明的棕色卷尾猴和白臉卷尾猴。

桑多瓦爾湖(Lago Sandoval)
隔天一大早,我們就過去桑多瓦爾湖,這是由馬德雷德迪奧斯河切彎後形成的牛軛湖,湖面積約125公頃(310英畝)。我在這裡看到了黑凱門鱷、巨水獺,還有許多不同的鳥類跟猴子。這裡可能是整個保護區內遊客最多、最受歡迎的的地方。


在這裡也有食人魚,以其兇猛的掠食者而聞名。

金剛鸚鵡舔土 (Macaw Clay Licks)
在清晨5:30後,會有數百隻鸚鵡在黏土崖面「舔泥」,補充礦物、抵消果實毒素。這種行為稱呼為「金剛鸚鵡粘土利克」或「金剛鸚鵡舔土」。研究者自1990年代起長期監測,成為全球經典的熱帶鳥類行為活動。若要看最大規模群聚,至少安排一晚住宿在靠近這裡的旅館/研究站。這個奇景只出現在上午5點半到9點之間,時間一過,大部分的鸚鵡就飛走了。來到這裡的話,若你是資深觀鳥愛好者或攝影師,絕對不能錯過,建議備個長焦鏡頭。




動物觀察
這趟旅途,在這裡我看到了許多生物。像是黑凱門鱷、紅綠鸚鵡、黑頂松鼠猴、水豚、樹蛙。也有發現南美貘出現的腳印、釣魚的時候掉到金斑鯰,還有一些我完全不知道學名的生物。可能看到有超過30種生物以上。




Puente Billinghurst
在市區裡面,可以看到秘魯最長、最大的橋形建築,是連結秘魯與鄰國巴西的重要橋樑,這裡相距兩國約300公里。從那裡可以看到馬德雷德迪奧斯河與坦博帕塔河的交匯處。從主廣場步行就能抵達,坐船的港口也在旁邊。橋上有人行道,我在上面簡單的散步一下看一下河流。

文化觀察 : 死藤水 (Ayahuasca)
死藤水是一種來自亞馬遜地區的美洲原住民傳統飲品,其中含有N,N-二甲基色胺等致幻物質,可引發幻覺、改變意識,並用於宗教儀式中。死藤水被美洲原住民廣泛應用於宗教儀式中,像是Amahuaca 當地人就會使用,儀式通常透過經驗豐富且合格的薩滿來舉行。不同區域和薩滿會使用不同的草本植物,並有各自的調配比例。儀式通常是為了進入靈魂世界,以及去與逝去的親人或祖先溝通。

馬爾多納多港安全事項
來到這裡要打黃熱病疫苗,在抵達前至少10日應完成疫苗接種。登革熱與防蚊配件很需要,預先備齊。由於亞馬遜地區蚊蟲眾多,建議攜帶並使用長效蚊蟲防護劑。防蚊液要含有DEET(待乙妥)或Picaridin(派卡瑞丁)成分的防蚊液,這兩種成分被證實能有效預防蚊蟲叮咬傳播的疾病,濃度至少需10% 以上。進入森林裡面需要穿著輕薄長袖長褲防禦蚊蟲。是否需要服用瘧疾預防請詢問旅醫。
一般旅客來到這裡都會住生態旅館,基本上四周就是森林,不要單獨深入雨林。
保護區內現金有限,入林前備足小額現金;護照以防水袋妥善保管。建議自備頭燈或是手電筒。
馬爾多納多港遊後感想
隨著生態旅遊的興起,馬爾多納多港也是一個剛起步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大部分的人想到祕魯的亞馬遜都是去伊基托斯(Iquitos),老實說剛開始我的設定也是去那裏。如果你已經在庫斯科的話,我覺得馬爾多納多港也可以納入考慮,交通也不是這麼的不方便,活動也不少。建議參加可持續和環境保護相關的旅遊商。它們有配套的生態旅館與專業導覽員。
這裡也是我在祕魯旅行的最後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