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自由行旅行 攝影基礎 (一) – 曝光

backpacking photography
Spread the love

最後更新: 2024-07-22

Backpacking Photography: Exposure

在旅行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拍一些好看的照片留念。現在,基本上是每人手上一機,至少是一支手機或者是有台數位相機,每個人在任何的形況下都是可能變成攝影師,新手或是業餘,所以能拍出一張好照片就很加分,這樣子,理解攝影無疑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技能。

但是,當我們尋覓和捕捉旅途中的美景時,拍出好照片光是擁有一支好的智慧手機或相機是不夠的,大部分的相機現在都能拍出質感好的照片。若加上了解一些基礎的話,就能在拍照的時候就更能捕捉到更多的想像。

所以,讓我們來討論攝影中的最重要的元素,曝光,看看它如何影響旅途中我們拍攝的照片。這個文章包含了一些基礎、術語,了解這些理論能夠在外出拍照時提升技術,也能構成在將來要高階的攝影研究的基礎。

照片的生成

數位相機生成照片的過程從按下快門開始,到最終儲存一張數位圖像。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步驟:

光線進入相機: 當你按下快門時,相機的鏡頭會讓光線穿過鏡片進入相機內部。鏡頭的作用是聚焦光線,並調整曝光來確保適當的光亮度。

光線轉換成電子信號: 相機機制內有一塊精密的感光元件 (Image Sensor) ,這是一種能將光轉換為電子信號的設備。每個像素點會根據進入的光量產生不同的電子信號,穿過鏡頭後到達傳感器。

模擬信號 & 圖像處理: 在傳感器的電子信號是一種模擬信號,這些數據會通過相機內部的圖像處理引擎進行處理。這個引擎會進行白平衡調整、降噪、提高銳度、顏色校正等操作,最後生成一張完整的照片檔案。

壓縮和存儲: 處理過的圖像數據會根據用戶設置進行壓縮(如JPEG格式)或保持無壓縮(如RAW格式),壓縮能夠減少文件大小但也會丟失部分細節。最終,圖像會被存儲在相機的記憶卡中。

顯示和存取: 用戶可以通過相機的螢幕查看已拍攝的圖像,也可以將記憶卡上的照片傳輸到電腦或其他設備中進行進一步處理或分享。

拍照操作習慣: 按下快門按鈕前先半按

在拿起相機拍照的過程開始,一般是你看到一個不錯場景想拍起來當作回憶,或是自由行路上的隨手拍。

如果你對拍照技巧一竅不通,使用拍照自動模式 (Auto Mode) 加上快門按鈕半按,一般都還能拍出一些不錯的照片。

所以,半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養成習慣。

當你在拍照時按下快門按鈕,先半按再完全按下。這個半按動作是為了讓相機進行一系列關鍵的預備工作,確保拍攝出來的照片具有最佳效果。以下是半按快門的主要原因:

自動對焦(Auto Focus): 當你半按快門按鈕時會啟動自動對焦系統,開始分析場景並在焦點處調整對焦鏡頭的位置。當對焦點確認後,相機會提示,如通過“滴”聲或對焦點顯示變為綠色,讓你確認拍攝對象處於清晰的對焦狀態。

自動測光(Auto Exposure Metering): 啟動的測光系統,相機將檢測場景的光線情況並計算所需的曝光設定(包括快門速度、光圈大小、ISO感光度)。通過這些計算,相機可以決定最佳的曝光值。

自動白平衡(Auto White Balance): 半按快門可以幫助相機檢測場景中的光源並調整相應的白平衡設置。

half press camera

養成總是半按、讓相機對焦和測光的好習慣。當準備好後,再完全按下快門按鈕就能有一張不錯的照片。Photo from pexels by Annushka Ahuja

曝光鐵三角: 熟悉並運用這三個參數

知道照片的生成方式與拍照習慣後,理解光線對於拍照的就相當重要,曝光是攝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曝光是控制進入相機感光元件的光線量,讓畫面以正確的亮度被記錄下來,決定了最終影像的亮度和細節是拍攝出色照片的關鍵。

影響曝光三種的因素有:

exposure triangle

Flickr from bangdoll

光圈值 (Aperture) | 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 | ISO 感光度

光圈值 (Aperture)

光圈就像眼睛的瞳孔一樣,它可以變寬或變窄,以允許更多或更少的光線進入。光圈是相機的瞳孔,一個開口進入感光元件,開口的大小可調節進入相機的光線量。

光圈大小通常以f值標示表達光學中的焦比 ( f-number / f-stop ) ,表達鏡頭的焦距和光圈直徑大小的關係。「f/」是進光量的比值,每一全級表示進光量的加倍或減半。傳統上,鏡頭上的光圈值至少對應了全級級數。

例如: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等。

要留意的地方是很多人會感到困惑,因為f 數是相對孔徑的相反數,所以f 值越小 (較低),相對孔徑的光圈越大,進入感光系統的光線就越多。數字越大的 f 值意味著較小的相對孔徑和較少的進入系統光線。

打個比方,當我在黑暗的房間裡時,我的瞳孔會張得很大,以便讓足夠的光線進入我的視野。 就像我在陰暗處使用 f/2.8 的大光圈,進光量越多,獲得的影像更明亮。

因為更明亮,我可以使用快門速度越快,用較低的ISO。這可以移除動態模糊 ( Motion blur ) 跟降噪 ( Noise )。

大的光圈更可以讓我拍出特寫鏡頭,人像,主題突出的場景。

1024px Lenses with different apertures

這張照片顯示了焦距為 50 毫米和不同光圈設定的鏡頭。將光圈改變一級,光圈面積就會改變 2 倍(光圈 f/1.4 處的面積是光圈 f/2.0 處面積的兩倍)。Photo from Wikimedia Commons by KoeppiK

影響景深最重要的因素

旅行拍攝時,運用大小光圈對景深(Depth of Field)的控制是必須掌握的技巧。

景深可以直接影響照片的內容強度和視覺焦點,這個技巧深通常用來渲染孤立的主體,使背景模糊。

下述是光圈與景深的關係,調整光圈的設定從而實現更多創意拍攝效果:

大光圈 淺景深 (Shallow Depth of Field): 當光圈值較大(如f/2.8)時,這時只有被對焦的前景物體會出現清晰突出。
淺景深會讓該物體前後的物體會逐漸變得模糊,營造出背景模糊(稱為散景/Bokeh)的效果,營造出獨特的視覺質感。
適合: 特寫鏡頭、人像、夜晚的星空、主題 (產品)突出的場景。
小光圈深景深 (Deep Depth of Field): 小光圈狀態下 (如f/16),景深範圍就會變小。光線束狹窄時,帶來從前景到背景都很清晰。
適合:白天的風景,讓整個場景都保持清晰。
Depth of field comparison side by side small

左圖:深景深 – 大光圈 / 右圖:淺景深 – 小光圈: 拍攝一排積木,讓最前面的積木突出質感和細節,後面的積木細節模糊。 Photo from Wikimedia Commons by MikeRun

norway fjords 1

利用的小光圈攝影技巧應用在挪威的峽灣上,讓遠方的山峰和近處的海面石頭同時清晰,顯示巨大的場景線圖。Photo by stein egil liland

快門速度 (Shutter Speed)

快門速度是相機快門打開、將光線曝光到感光元件上的時間長度。快門就像我們在眨眼的時間,快門速度決定了光線進入相機的時間長短。

快門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進入的光線越少;快門速度越慢,曝光時間越長,進入的光線越多。

快門速度以秒為單位測量。例如,1/1000 秒意味着快門非常快,而1秒則意味着快門非常慢。

什麼是慢快門速度?

  • 使用慢速快門(也稱為長快門速度)時,會暴露感測器很長一段時間。
  • 第一個最大效果是運動模糊。這種效果經常用於汽車和摩托車的廣告中,透過故意模糊移動的車輪,向觀眾傳達速度和運動的感覺。
  • 長快門速度通常約為 1 秒或更長。相較之下,較慢的快門速度也可以指不到一秒,例如 1/2 或 1/4。
  • 慢速快門也可用於在夜間或使用三腳架在昏暗的環境中拍攝銀河或其他物體。風景攝影師可能會故意使用長快門速度來創造河流和瀑布的運動感,同時保持其他場景完全清晰。

什麼是快速快門速度?

  • 快快門速度(也稱為短快門速度) 通常是指快到足以定格動作的快門速度。
  • 通常,攝影師在談論快速快門速度時指的是一小部分秒,例如 1/250 秒或更快。
  • 快速快門速度也可以用來做相反的事——凍結運動。如果使用特別快的快門速度,甚至可以消除快速移動的物體的運動,例如飛行中的鳥類或駛過的汽車。
  • 在拍攝水的照片時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每個水滴都會完全清晰地懸浮在空氣中。

快門速度和影像質量

在光線較弱的條件下,你會開始注意到影像品質下降。這意味著光線不足,無法獲得乾淨的拍攝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快門速度越低,進入的光線就越多,因此影像品質就越好。因此在這個形況下,要讓照片中的所有內容都足夠清晰,你可能考慮較低的快門速度。

特別是在旅行拍攝時,有帶三腳架最好,若無法使用,看看你的相機或鏡頭有沒有內建穩定功能,那麼即使繼續使用較低的快門速度手持相機,但仍然可以獲得清晰的照片。

Effect shutter speed 2

在三種不同快門速度下拍攝的風車。Photo from Wikimedia Commons by Nevit Dilmen

一般快門速度標準是:

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1/60秒1/30秒1/15秒1/8秒1/4秒1/2秒1秒
快 <——————> 慢

建議的快門速度設定

每種情況下的快門速度並沒有固定的公式,因為設定快門速度是創造性的選擇。下面是有一個起點指南,可以試著嘗試的一些常見的場景:

情況推薦
擺姿勢並保持相對靜止的人1/125
移動的人1/200-1/800
景觀:模糊的水流運動1-10秒(取決於你想要的效果)
景觀:無動靜盡可能的使用慢快門去捕捉的光線
景觀:一些會移動的東西1/125(但範圍相當大)
棲息的鳥類1/320(它們仍然會移動一點)
飛行中的鳥兒,野生動物1/2000(要凍結大部分運動)
微距攝影1/320(或更高,高倍率)
閃光攝影1/200(閃光同步速度,如果要拖曳快門則降低)
天文攝影10-25 秒

ISO 感光度 (ISO)

ISO 號碼原本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所設定,ISO 名稱也源自於這個組織,用來表示相機中的底片對光線的靈敏度。

ISO 值越高,相機對光的靈敏度越高,即使是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用較高的 ISO 值進行補償,也能拍出較亮的照片。但高 ISO 通常會引入更多的噪點,使圖像質量下降。在較亮的光線下,建議使用較低的 ISO 值,低 ISO 值比較適合光線充足的情境。

1024px Photon noise

雜訊模擬,每個像素的光子數從左到右、從上行到下行增加。Photo from Wikimedia Commons by Mdf

一些ISO靈敏度等級的一般建議:

ISO 100這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進行戶外拍攝的最佳選擇  ——在最明亮的情況下進行拍攝。
ISO 400當照明仍然良好但不那麼強烈時(例如室內窗邊或陰天的室外),稍高的 ISO 是理想的選擇。
ISO 800如果在沒有閃光燈等額外光源的情況下在室內拍攝,可以在此範圍內工作。
ISO 1600當天黑時,或如果在室內光線昏暗的情況下拍攝,則需要高 ISO。
如果涉及運動,需要將高 ISO 與快快門速度結合

高感光度雜訊類型 (High ISO noise)

人類的感光又分為明度以及色度,高感光度雜訊,也分為明度雜訊(Luminance Noise)和色彩雜訊(Chroma Noise)。明度雜訊通常是圖像中的灰階雜質,讓圖像看起來不構平滑;而色彩雜訊則是指圖像中純色部份,出現雜色的情況,通常是紅色或綠色的雜訊。

在真實的影像,主要是明度雜訊變化主導空間頻率中的細節資訊,在兩者中,明度雜訊是比較不麻煩的,因為它通常看起來像膠片顆粒效果。色彩雜訊則較沒有吸引力,容易損失細節,影像看起來像是用不好的 VHS 攝影機拍攝的。

總結

拍照沒有一個準確的公式,一切看你要拍出什麼類型的照片或是實際上取決於想要實現的效果設定。

到達一個目的地的時候,試著事先評估一下你想要拍什麼類型的照片,制定簡單的策略可以讓你更輕鬆地拍照。像是下車去拍攝風景前,我的評估這將是關於景深控制的問題,所以我會主要以調整光圈或是光圈優先模式進行拍攝,其他的因素我就可以考慮將交給相機去執行,我有事先做個初步的規劃,就能比較注重讓我比較能夠邊走邊拍的保存當下的場景。

在旅程中,事先的規劃不同的場景,平衡運用鐵三角,精準控制光線量,就能捕捉到適當曝光、細節豐富的影像就好用。

Exposure triangle aperture shutter speed and ISO

曝光鐵三角: 顯示光圈、快門速度和 ISO 之間的關係。 Photo from WClarke and Samsara,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這三個參數共同決定了照片的曝光情況: 太多光線會使照片曝光過度; 光線太少就會暗淡無神。

清楚這些事情,就已經了解了曝光的基本組成部分。每當在記錄旅行的時刻,這個會大大提升你的照片效果和故事敘述方式。


Spread the lov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